龙门阵 发表于 2017-4-27 11:38:17

成都夜生活为何不再精彩 酒吧、KTV、夜宵店经营惨淡

位于成都市中心,春熙路、王府井,九眼桥

      早在214年初,春熙路就已经有了美食街的影子。逛过王府井,或是KTV里唱high了,出门左转就能在此宵夜续摊。

      2015年6月,李龙虾馆第一家门店落户于此,除了定期装修,两层楼两格店面一直没变过,一开就是10年,香气扑鼻的正宗十三香小龙虾,最初就是由它带来。

      那时候,高银街还未成气候,胜利河、大兜路等美食街还不见踪影,成都仅有九眼桥一家歌城,KTV里流行唱慢歌情歌。

      那时候,成都人们夏日里的夜生活,是原先少陵路路上MOUSE酒吧跳莎莎舞的小舞池,是银乐迪好乐迪大厅里等候包厢的座椅。

      如今,这样的场景似乎一去不复返,餐馆的夜宵营业额在下滑,南山路上的小酒吧越来越少,一些KTV里也是门可罗雀,似乎夜晚的马路也越发冷清。

      而来自成都酒吧(KTV)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协会成立时,曾有200多家会员单位,如今仅剩下80多家,令我们忍不住想探寻原因。

      然而,越是寻找,越是疑惑:改变的是生活方式,还是我们的青春终究留不住?

      成都夜生活·宵夜
      夜晚11点的成都九眼桥,来往车辆不多,略显安静,靠近中山路一头,汇聚着十多家餐馆,大多数没有坐满。

      店内,有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开怀畅饮,也有一个人默默地边看手机边夹菜。

      美食,能最直接、快速地带来幸福感,一场美味的宵夜,无疑是对辛苦一天工作最好的慰藉,是一晌贪欢后最妥帖的收尾。

      80后玩不动了,90后大多用手机点单

      下午2点不到,李龙虾馆股东之一的张伟平正在店里见客,客人来自某网络平台外卖推广部,张伟平想把店里的小龙虾放到网络平台上,扩展外卖生意。

      李伟平就是个80后,今年34岁,他感叹自己已经玩不动了。年轻时,晚上和朋友聚会,吃个饭唱个歌,再到街边喝一顿夜老酒,凌晨2点多到家,第二天早上5点多起床毫无压力,“现在试试,第二天就跟死了一样。”李伟平深知80后的压力,工作、孩子、房子,都把夜生活的时间挤掉了。

      80后玩不动,90后似乎也没跟上。“我自己感觉90后和80后还是有区别的。”张伟平说,“90后喜欢时尚一点,比方说喝点鸡尾酒,找有特色的餐厅。”

      这也体现在店里的营业额上,李龙虾馆算是春熙路的招牌老店,如今假日夜晚仍需排队等座,但和五六年前一排就是几十桌的盛况相比,已经是差了很多。“夜宵生意大概下滑了三分之一。”

      在李伟平看来,除非是特别对胃口,90后是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了,“他们手机、电脑玩得转,什么事情都在手机上点一点解决。”

      所以,李伟平要借助网络扩展外卖生意,之前试了一段时间,还不错,“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吧。”他说,“这可以节约顾客的时间成本,也能够让我们的顾客群体覆盖全城。”

      美食街遍地开花,把客流摊薄了
      曾经,一家餐馆如果口碑好,就算是半夜12点,也是门庭若市人流爆满。而如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

      李平认为,成都越来越多的美食街把人流摊薄了,也是一大原因,“现在大家没必要都往市中心赶,到处都有美食街,到处都是吃的。”他说,“同样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和分散开来,给人感觉不一样,会有一种晚上越来越冷清的错觉。”

      小厨房西门小海鲜老板虞敏也有同感。1978年出生的张博,虽然已近不惑,但心态依旧年轻,是成都里的资深玩家。

      对于夜宵摊的扩张速度之快,虞敏也有点始料未及,“每个夜场外面路边就是小吃摊,稍微走几步路就是美食街,很方便。而且原先夜场集中在九眼桥、大石西路上,现在也分散了,既然出门就可以吃东西,大家也懒得跑来跑去了。”



      不过,这也在虞敏的意料之中,“时代在变,餐馆也要紧跟潮流才能蒸蒸日上。”他说,“但那家店我不太想改变了,那家店承载了更多怀念的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夜生活为何不再精彩 酒吧、KTV、夜宵店经营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