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在海洋中死亡后掉到海底被称作“鲨掉”,而鲸鱼死亡后沉入海底这一孤独而浪漫的过程即为鲸落。在1987年来自夏威夷大学的海洋学家克雷格.史密斯和其团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鲸落,自此人类才开始了解这一生态系统,鲸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它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只有一条足够大的鲸鱼尸体落入超过1000米深的海底时才有可能会出现,而鲸鱼巨大的活动空间使得寻找难度犹如大海捞针。 几十年过去了,人类发现的自然鲸落也不过50个,一条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生态系统百年之久,一鲸落而万物生绝非浪得虚名,对于海洋生物而言,鲸落就是一场饕鬄盛宴,可以滋养周边的海洋生物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鲸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鲸鱼刚刚死去的时候,生物学家将这一阶段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鱼尸体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和一些甲壳类生物都会来饱餐一顿,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吞噬鲸鱼的柔软组织,但因为鲸鱼的体型太大,所以这些生物要吃完所有的软组织至少需要数个月,有的甚至要一年半。 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而第二个阶段名“机会主义者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觅食的多是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它们能够以残余鲸鱼尸体作为栖局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第三个阶段名为“化能自养阶段”,随着鲸鱼身上的肉都被吃光,此时的鲸落剩下的只有骨头,但仍吸引了不少生物,例如以嗜硫菌为代表的厌氧菌生物正打算居住于此。 它们通过分解鲸鱼头骨中的脂质以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在这个阶段中,嗜硫菌等厌氧菌生物会在鲸落中生活数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将养活不计其数的海洋生物。最会一个阶段名为“礁岩阶段”,此时鲸落已经被完全掏空了,但是却还能给生物提供保护作用,像一些小型鱼类就喜欢待再鲸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