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溪,常德不离”,这也许是常德名名称的由来,几千年前“武陵人以捕鱼为业,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这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对常德的真实写照,但早在30万年前,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中就生活、聚居着原始人类。迄今为止,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窑坡乡、鼎城区灌溪镇等地共发现40余处旧石器遗迹。从距今9000年前的澧县城头山遗址到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从距今6500多年的安商汤家岗遗址到距今5000多年的安三华城港遗址。 常德的历史文明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历史变迁。公元前277年,秦国蜀地郡守张若攻取巫郡及江南地方后,在今常德市武陵区城东设立黔中郡,至此,常德开启了2200多年的建城史。1914年,湖南省政府将“岳常澧道”改为“武陵道”,管辖15县,道治常德。1937年后,湖南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常德隶属第二区,管辖11个县。1943年11月,日军集结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担任防守主力。 并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日军激战,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8000多名官兵坚守常德城,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而被迫退守县城,随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师绝地反击,在其他部队的配合支援下,经过6天激战,击毙日军1万余人,最终收复常德,常德被日军陆、空军以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历史古迹荡然无存。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常德近代以来,英杰群现,从翦伯赞之史学,到丁玲之闻名,不让须眉。 从倡导民主共和的宋教仁,为唤醒国魂而血沃劲草,到林伯渠为推翻旧制,积极倡导国共合作、主持开国大典,常德人的“霸蛮”精神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年来,常德一直高居湖南各市GDP排行榜的第三名,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这些光环背后也使它逐渐成为了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