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在参加一项火箭减速超重试验时,尽管只有两种安装方法,可他的同事却将16个零件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最终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墨菲提出: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这句话迅速流传开来,最终演变成: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真的存在吗?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瞬间,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越到没有看的内容越在心里默念不要考,它越会出现在试卷上;准时出勤时风平浪静,一旦逃课老师立马点名;平时出门总能看见空的出租车闪过,可是偶尔起晚的时候,越着急反而越等不到车。不光如此,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旦一件坏事发生,其他坏事也会接踵而至,形成所谓的“连锁反应”。每到这时墨菲定律就变成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随时随地的都在召唤“厄运”,可是墨菲定律真的百试百灵吗?比起心理学,墨菲定律更像是一道数学概率问题,将它这些量化可以解释为如果生活中有99%的好事和1%的坏事,那么这1%的坏事一定会发生。 其中包含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大于0的概率,另一个是时间够长。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每天按时出勤,被记旷课的几率就等于0,可是一旦逃课就会有两种后果,被抓或者侥幸逃脱,两者各有50%的概率。当样本较小时,或许你可以次次成功逃脱,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半年、一年、四年,你被抓到的概率会逐步累加,逃课次数越多被抓的可能就越大。这也就是墨菲定律所说的: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只有在保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坏事发生的概率才会归零。可是大家都是普通人,将每件事做到极致,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难道我们每天只能活在厄运之中吗?当然不是,其实“墨菲定律”并不是很丧的强调一种必然会犯错的概率性定理,而是警示人们在可以预料到的情形下,做出最好的选择,最充足的准备。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你或许会犯错,但你可以尽力降低错误发生的几率。此外,每个人的情绪都会产生特定的能量频率,正面的情绪会吸引来正面的事物,反之亦然,这被称作“吸引力法则”。所以当遇到突发状况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应对,立马构思解决方案,然后付诸行动,当你做到以上2点时就会发现象征悲观的“墨菲定律”其实只是你的心理作用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