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巴适关注

查看: 3914|回复: 0

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古人类——傣族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17-1-26 0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傣族

傣族
傣族,古“哀牢”后裔,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古人类。在傣族先民活动的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其中的“玉水坪文化遗址”(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经鉴定至少有一万多年历史、“塘子沟文化遗址”(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经鉴定至少有八千多年历史。从出土的房屋遗迹、用火遗迹、劳作工具、动物化石等各类实物可以看到傣族先民翔实厚重、形象鲜明生动的无字史书。

傣族

傣族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已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一些部落小国,其中以“勐掌”(“勐”意为“地方、城邦、国家”,“掌”意为“象、大象”,“勐掌”即“象之邦”、“大象之邦”;“勐掌”包括澜沧江沿岸的保山坝与彬阳坝,即保山市隆阳区东部、大理州永平县西部)最为出名。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 中将“勐掌”记述为“乘象国”。

傣族

傣族
公元前五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傣语意为“中央之国”,“达光”意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为“中央、中心”),“勐掌”首领成为“勐达光”所属各“勐”(邦、国)的共主,各“勐”百姓称其为“诏隆”(即大王)、各“勐”首领称其为“哀隆”(即大哥)。《华阳国志》、  《后汉书》  等中国古籍将“勐达光”记述为“哀牢国”(“哀牢”即傣语“哀隆”的变音)。

傣族

傣族
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征服“勐达光”东面的雟、昆明、滇等部族和国家,将势力延伸至“勐达光”、在“勐达光”领土上设置移民点(县)向傣族先民输入汉朝文化。之后,嶲、昆明、滇等族接连反汉,大量人口流入“勐达光”及其属地,傣族先民吸收了嶲、昆明、滇等族难民,形成势力庞大的民族集团,初步形成当今傣族之雏形。

傣族

傣族

  傣族的自称从古至今都未发生过大的变化,自称均介于“Dai”与“Tai”之间的发音,但周边民族对傣族的称呼却是多种多样,并随着他们对傣族认识的改变而改变。

傣族

傣族

最早有傣族先民记载的民族是汉族,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掸”;隋朝、唐朝(南诏)、五代十国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朝(大理)、元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衣”、“金齿”、“黑齿”;明朝、清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夷”、“僰夷”、“摆夷”。

傣族

傣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命名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命名为“佬族(Lao)”,在缅甸被命名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命名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则被分别命名为“僰族(Bo)”和“泰族(Tai)”,1953年以后才合并命名为“傣族(Dai)”。
此外,跟傣族往来比较多的缅族(缅甸第一大民族),称呼傣族为“shan”,国际上因此也把傣族称作“shan”,中国音译过来为“掸”





上一篇:源以土著的“彝族”人的文化生活
下一篇:天神 地神 山神 寨神和家神融为一生的哈尼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巴适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成都巴适关注 SEO综合查询

2016-2020 ruisoon.com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浙ICP备1404088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